近年來,臨床流腦患兒的發病率比有所上升,而且病兒的發病時間比較集中,在2-4月份達到高峰。 由于流腦對幼兒身心健康影響極大,在這個流行季節,父母應給予高度的警惕。
病 名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
傳染指數:★★★★★
易感年齡:6歲以下幼兒
傳播途徑: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
隔離期限:至少從起病直至癥狀消失
潛 伏 期:2天-10天
春天是傳染病高發季節,因為春天主生發,萬物蠢蠢欲動,細菌、病毒亦隨之活躍,加之春天新 鮮蔬菜品種少,幼兒胃口又較差,導致抵抗力下降。春天剛開學,幼兒園狹小的空間,病原較容易傳 播。
傳播途徑——病人和帶菌者是傳染源。
流腦是喉嚨帶菌,因此咳嗽、打噴嚏、西藏料理接吻、說話,飛沫直接從空氣中傳播,在空氣不流通處兩 三米內,接觸者均可能被感染。
1.恢復期帶菌者 約有10%~20%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后仍在排菌,極少數病人排菌可達數月。
2.健康帶菌者 最重要的傳染源。這部分人比病人約多10~20倍,由于無臨床癥狀,所以不容易被 發現。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,借咳嗽、噴嚏、說話等將飛沫進入空氣傳播。
由于病原菌在體外生活力極弱,通過日常用品間接傳播的機會極少。密切接觸如同睡、懷抱、喂 乳、接吻等易造成2歲以下嬰兒傳染。而人口稠密、居室擁擠、空氣不流通、陽光缺少、人口流動均 易造成本病的發生和流行。暴發流腦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又分為休克型、腦膜炎型和混合型,若搶救 不及時,會造成死亡。還有一種輕型流腦,較多見流行后期,起病較緩,病勢亦輕,發熱不高,神志 清楚,亦無瘀斑,僅為鼻咽炎癥狀,有少量小的出血點。
癥狀表現——發熱、皮疹、腦膜刺激癥狀
流腦的感染起自鼻咽部,然后病菌侵入血液循環,最終達到腦膜或身體其他部分,產生炎性損害 。因此經過2~3天的潛伏期后,會產生如下癥狀:
1.最初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
多數患兒無明顯癥狀,小部分孩子有咽痛、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,表現類似鼻炎、咽炎或 扁桃體炎。隨之,患兒突然出現寒戰,高熱體溫可達40℃,頭痛、嘔吐反復發作,嘔吐呈噴射狀。
2.早期出現的皮膚癥狀
觀察孩子皮膚,可發現針尖、綠豆或黃豆大小的出血點,這些斑點融合成片,形成出血斑、淤斑 。隨著皮疹的出現,孩子的精神越來越差。所以,當父母發現孩子在發燒同時又出現皮疹,應帶孩子 及時就醫,對癥治療,且不可自行處理,隨意給孩子吃藥。
3.實驗室化驗和腦膜炎癥狀
血液常規化驗表現出白細胞、中性粒細胞增高;隨著病情發展進程,患兒出現腦膜刺激癥,在 1~2日內發展為腦膜炎。此時,孩子高熱持續不退,頭痛劇烈,嘔吐頻繁,煩躁不安,睡中尖聲喊叫 或嗜睡。若病情得不到控制,患兒還會出現神志恍惚,甚至昏迷。
遠離流腦,預防是關鍵
1.冷、熱、干燥、陽光和普通消毒劑都可殺滅腦膜炎雙球菌;
2.保持居住環境的空氣清潔和流通;台中好吃料理堅持鍛煉身體,合理飲食,平時多喝水,多吃新鮮的水果和 蔬菜。由于春天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,氣候冷暖不定,要注意增減衣服;
3.在“流腦”流行期,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密集、通風效果差的場所去;更不要帶孩子到發病的小 孩家去串門,外出要戴口罩,這些都是切實可行的措施;
4.幼兒園、學校等孩子比較集中的地方,可用0.3%的呋喃西林或3%的黃鏈素溶液滴鼻、噴喉,每 天2次,連用3天或使用中草藥藿香、佩蘭、板藍根、蒲公英各9克煎服,有一定的預防作用。
5.立即隔離患者。
5.流腦菌苗保護率為80%以上,應該每年進行一次預防接種。菌苗應用于6個月~15歲兒童。初次 免疫年齡從6月齡開始,共2針,間隔3個月;然后在2、4、7、10歲齡時各復注射一針,初種及復種都 要在流腦流行季節前完成。
治療——早期、全程、足量使用抗菌素。
- Apr 14 Thu 2011 16:37
春天來臨預警流腦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